Friday, October 27, 2006

食. 家

對食沒有太大要求的我, 絕不算是食家, 極其量是食客。

近日, 我到了兩家以住家菜掛帥的店, 一家座落繁榮喧鬧的銅鑼灣利舞臺, 為講求效率的上班族烹調簡單清淡的家常小菜; 另一家則瑟縮於土瓜灣車房地帶, 讓講究品味的客人細嚐新穎精緻的巧手菜色。

一如其名, 「住家菜」的食物主打不加味精, 只有家的味道。看了openrice一眾網民的推介, 禁不住到此淺嚐一下。由於我們沒有預先留菜, 加上本小姐腸胃不好的關係, 是晚沒有點必吃推介的阿麻雞及清蒸魚, 只點了些精淡的小菜─例湯 (西洋菜煲豬骨)、魚湯雜菜煲、茄蛋肉碎及鮑魚雞粒竹筒飯。除了雜菜煲過於清淡外 (不過也比過油過鹹好), 其他都可以一試, 算是頗有「家」味。店內一般小菜價錢跟茶餐廳相若, 但不像一般茶餐廳, 要客人以油以汁撈飯。 是晚我最欣賞它的例湯, 大大碗, 味道剛好, 連豬肉湯渣也蠻好吃; 而竹筒飯的份量也比看上去多, 還有不少鮑片在內, 不用尋寶, 不俗不俗!

飯後, 侍應還附送是日冬瓜糖水─淡淡的, 不會過甜。我向來認為飯後有甜品的感覺特別溫暖, 因此值得加分。不過, 店子的環境雖然尚算整潔; 但略為擠迫, 加上為配合上班人的生活節奏, 點菜上菜結帳總是匆匆忙忙, 連店裡播放的音樂也盡是快歌, 還要是英皇x週年雜錦碟。聽著Yumiko的《阿拉伯市場》加Isabella的《晚晚乖》撈飯, 感覺猶如置身旺角酒吧, 完全格格不入, 有點兒趕客。


至於土瓜灣的「蘇三茶室」, 是前雜誌飲食記者與丈夫及奶奶的心血結晶。透過食生食太推介, 數星期前相約一起大快朵頤。

茶室內, 無論佈置、餐具、餐牌及食物的選料, 都一一經過精挑細選, 真是不得不佩服店主對食的堅持。茶室以古典的花花牆紙佈置; 餐具特地到坪洲找人手繪; 餐牌則附有長洲魚蛋的故事, 懷舊人面醬的製法, 儼如一本小品飲食雜誌; 至於食物, 更是店主一家獨門秘製。

我們一行六人, 點了幾道撚手菜色—蠔上蠔、意大利乾菌手打意粉、焗薯批、羊肉酥角、tiramisu及朱古力軟心布丁等等。當中以蠔上蠔及焗薯批最為驚喜, 巨型飽滿的蠔上再灑上特製蠔汁, 縱使我不是大蠔客, 也吃得非常滿足。焗薯批是食太至愛, 每次到來店主也會為她預留一份, 因此我們有幸共享這美點。平常的焗薯都是糊泥狀, 是活脫脫的嬰兒食品, 一點口感也沒有; 而「蘇三茶室」的限量版焗薯批則以薄切薯仔片烤焗, 配上忌廉, 煙肉碎及芝士, 上菜時芝味香濃, 未上桌已引得眾人牙癢癢, 口水直流。




一家樸實, 一家優雅; 卻不約而同慷慨地, 與食客分享久違的自家溫暖。

Tuesday, October 24, 2006

大頭怪嬰演唱會

不知從何時開始, 日本人成為了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民族。男人愛日本的卡娃兒; 女人則愛日本的化妝時裝。

一個月前, 我根本不認識明和電機, 更沒有留意他將來港作首次演出。無意中買了門票, 聽朋友說, 他將以古怪樂器演奏, 伴以日文歌詞。當時我想, 以我壞死的音樂細胞, 加上十份一桶水的日文, 應該要呆坐兩小時。

殊不知, 整個演出真的很好, 縱使我的音樂細胞並無復活, 但主人家Nobumichi Tosa非常交戲, 一直用片假名式英文逗觀眾笑。但當他拿起一個長條形的玩具, 高聲介紹那是一個Boy's Vibrator時, 全場頓時呆住, 並為他的黃色爛gag默哀1分鐘─難得他還風騷入骨地重複三次: 「Do you understand? This is a Boy's Vibrator!」自豪的神態, 恍如男人在尖旺一帶的「飛禽走獸」酒吧, 向朋輩繪影繪聲地朗讀自己的閨房事。我當時心想, 自小被無格仔AV養大的日本人果然格外開放。直到完場後, 隨手翻開場刊, 才發現那件「Boy's Vibrator」原來是「Voice Vibrator」, 累得我虛驚一場。再一次證明, 日本人的英語果然鬼斧神工, 聰明人才聽得懂。

另外, 他的玩具簡直可以用「無聊地神乎其技」來形容, 外型可愛又抵死。我最愛一個以13週嬰兒作倒模的面具, 下巴還可以開合, 有點像胎死腹中的怪嬰。還有一個十大無聊發明的撥電話手錶 (你必須用手錶上的鍵盤撥117, 才可收聽時間廣播)及可愛的一眾knockman, 都是本小姐眼中的獵物, 只可惜購買的人龍太長, 惟有遲些到灣仔的exhibition碰碰運氣罷。





knockman一家, 高矮肥瘦樣樣有, 還有白人跟黑人版, 看來日本人沒有種族歧視。